CSS StyleSheet

Tuesday 28 August 2012

最後一天─情迷羅馬(下)

波蘭與德蘇的關係


在前往廣場的路上,我鼓起勇氣提出我一直非常感興趣,但對於歐洲人來說可能較為忌諱的話題─WWII。我問Anna究竟波蘭人會如何看德國人,當中會否有很多深仇大恨?Anna不徐不疾地告訴我,其實波蘭人對德國人的看法帶點中性,既不喜歡也不討厭。在中學時代,Anna的學校曾組織德國及波蘭兩國的學生交流,如在工作坊內互相講及自己國家文化,以便加深認識。奈何那次活動成效不彰,兩國學生基本上只與自己熟稔的同學交談,對文化交流興趣不大。當然,你說波蘭人會否喜歡德國人,這個Anna也沒提及。
反而,Anna說起蘇聯來(語氣及聲調明顯加強)Anna說蘇聯人惡行昭彰,在入侵波蘭後,軍人不似軍人,毫無軍紀,軍服亂穿,拿著一枝酒,強姦民女,更把大量政治不正確的人流放至西伯利亞。Anna認為德國軍人起碼仍有軍人的風範,蘇聯軍人則與流氓無異。因此,波蘭人對蘇聯軍人稱得上恨之入骨。在我還在消化Anna的說話時,Juste卻說起家中老人反而開始記掛蘇聯的「好」,老人家說自從東歐解體後,拉脫維亞失業率高企,年青人就業尤見困難,在以前共產政權分配下,反而人人有工開,有足夠食物供應。
隨之,AnnaJuste便為各自的論述爭辯了好一回。對於歐洲歷史並不熟悉的我,不敢隨便插嘴。望望錶,已是午夜12時多,是時候坐尾班電車回Hostel了。
在電車站,好客的AnnaJuste其實已相當疲憊,一個明天還要早起床上班,一個剛下機還要應酬我。見到強忍疲態的她們還在與我說笑,心裡相當感動,Juste說這次已是你第三次來歐洲,如果你第四次來要替你大搞一個Welcoming party,她更認為我相識滿天下,去到哪裡都有人會接待。
不過,心裡已非常不捨歐洲及她們的我,嘴裡喋喋不休,說Long term的友情其實很難建立,很多時回到自己城市,友誼只是看看大家facebook。要成為老友,談何容易?﹗再加上那刻我異常忙碌,既在看最後一晚的星空,又聆聽她們的說話,根本心不在焉。
Goodbye kiss後,又是面對現實的時候。頂……
象徵東西柏林重新統一的柏林環(Berlin Ring)
柏林圍牆(Berliner Mauer)
華沙人民將美人魚視為城市的守護神,二戰期間,華沙市被夷為平地,接近100%燒毀。
Anna(右)Juste(左)

最後一天─情迷羅馬(中)

對亞洲遊客的看法


當晚,約於9時半,Anna與她的朋友Juste拖著行李喼前來,當年年少,哪有餘錢在歐洲clubbing,不是Anna介紹也不知道聖天使橋(Ponte Sant'Angelo)下全是Bar。隨著Anna的步伐,走到她下午介紹的Bar,只要你order一杯drink,餐桌上的食物任你吃。對我這等backpacker簡直是天大好消息,不過由於已是last night的關係,再加上剩下不少盤川,我當然已提早到一家i仔推薦的正餐廳大快朵頤了。

與她們二人說說笑笑,Juste投訴她以往在倫敦任職的印度菜餐廳老闆,說他們階級觀念極重,對女生極度無禮。Anna則說英國人最喜歡投訴,完全是活在投訴文化下的國度,不過閱歷較廣的Anna由於丈夫也曾在印度工作,因此對印度文化有多一點理解,為印度老闆說項,我說可能與種姓制度(Caste system)也有關係。

本身為Tourism promoterAnna說起對亞洲遊客的感覺,她說亞洲遊客一般比較靦腆,對於主動前來宣傳的人都會灑手擰頭。究其原因,因為亞洲遊客大多跟團一群而行,領隊可能早已告訴他們不用理睬任何前來宣傳的人,怕這些promoter是騙子。再加上語言間的阻隔,令人感到亞洲遊客生人勿近。之後我還故作風趣地問'Am I different?'

備受i仔推崇的小店Rosticce Ri(位於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後方)
Anna說在家也可自製的飲料,這兒售€8 

回歸前後


說至精彩處,又是轉場的好時間。由於已是接近凌晨12時,只好找個廣場繼續吹水。Anna帶點婉轉但客氣地問我,據她所知,香港現在不再是英國的領土,那回歸後有何大分別?這個問題,幾乎是所有對香港有較深認識的外國人都會問上的,不過Anna可能明白到這類問題有點敏感,故此也問得非常小心。
當然,又是我連串炮轟香港的時間,我說香港人基本上是怕共產黨的,有些人甚至不禁懷緬英治時代。如果不是我們連選舉權利也被剝奪,也怕言論自由備受打壓,香港人是不會那麼怕被赤化。當然,我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強調,香港是用不同護照、貨幣,司法制度及教育制度也與內地不同,以強調我城的獨特性。在摩洛哥菲斯(Fes)相識的德國夫婦則對特區護照的免簽證國家比起BNO還要多感到驚訝,那也要感謝特區護照的好使好用。

最後一天─情迷羅馬(上)

曾有高度熱愛旅遊的朋友說過,無論你看了多少個景點,也可能未必及你認識當地的一個朋友深刻。此番話,愈聽愈有味道。

在剛過去的歐非之旅(因梁詠琪的巡迴演唱會關係,本人亦為我的這次人生大旅行取名為《歐非G夜》),最終於羅馬站結束。這次本人重遊羅馬,在再次見到羅馬鬥獸場(Colosseo)、梵諦岡大教堂(Basilica di San Pietro)及梵諦岡博物館(Musei Vaticani)的時候,有點景不變,變的只是人心的況味。
如果不是這次重遊意國,我不會發現南意是這麼好玩(上次集中在北意),西西里島(Sicilia)及拿玻里(Napoli)PastaPizza令我知道甚麼叫做正宗意菜。愈到平民化的食肆,愈找到價廉物美的食物是不會錯的。多謝當地街坊的極力推薦,當我還在尋覓Julia Roberts在拍攝《Eat Pray Love(港譯:再單身遊記)PizzaL'antica Pizzeria Da MicheleHostel已勸說我不用苦尋,此店生意滔滔,基本上它整季不用開店也行。反而,當地伯伯則以手勢力薦我到附近的Pizza店試試,還說非常正宗,吃後當然大感快慰。
唔休做的L'antica Pizzeria Da Michele
由孩提做到滿頭白髮的老闆,說來慚愧,我還未將照片發回給老闆。
當地街坊極力推介的Pizza店

說回重點,在羅馬的最後一晚,亦是我將告別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夜。心裡非常不捨,知道又不知多少年才可重回這片神級樂土。正當我重新踏上前往梵諦岡博物館的路途時,驀然想起多年前那杯拳頭般大的Gelato。再加上未吃午飯之故,就來個€4.5的大Gelato充飢。
隨便在店外找個階梯坐下,身旁的一位操英語外國女生與我交談起來,也是問我哪裡來,來多久等等。原來這位女子是波蘭人,她已住在羅馬兩年多,由於擔任Tourism promoter,所以只要人流不多,便可爭取時間坐在階梯歇息。正因為我有一位相識多年的波蘭好友,便由朋友的姓氏Szczepan打開我們的話匣子。
這位新朋友名叫Anna,在歐洲只要你是歐盟國成員的居民,你便可自由穿梭於任何國家,找尋工作。Anna也是遠從波蘭到英國休息一段時間,打後再來了羅馬工作兩年多。說著說著,頗為投契,她知道今晚是我的last night,剛好她有一位拉脫維亞(Latvia)朋友將於下午從倫敦飛來羅馬放假,Anna便邀請我今晚一塊clubbingGreat﹗我一直希望我的last day可以精彩一點,上天是眷顧著我的,竟然可以讓我在最後一天也認識兩位新朋友。
最後,make appointment,晚上915分在聖天使堡(Castello di Sant' Angelo)門外等。

Gelato在炎炎夏日是上佳的午餐
於仲夏夜開放至凌晨的聖天使堡Castello di Sant' Angelo(出發前請到旅遊中心確定)

Thursday 9 August 2012

在摩洛哥認識的德國情侶─拉巴特Rabat篇(下)

發掘摩洛哥的美好


從不滿中再去尋找摩洛哥的美好,這才是至高境界。LeaNis因為居住的旅館中有摩洛哥人,這位好「鄰居」在開餐時便會叫他們一塊用餐,親自炮製最地道的摩洛哥菜給他們二人品嚐。Lea說如果有本地人邀請你到他們家用膳,記住「二仔底死跟」。她說從來未嚐過這麼好吃的摩洛哥美食,因為我們遊客平常吃的CouscousTajine已是完全扭曲的遊客版食物,她說本地街坊用的香料與別不同,令整道菜加分。

可惜,我沒有這種福份,只剩下一天我便要到突尼西亞了。
用來盛載Couscous、Tajine的器皿,圖中的微型版則作裝飾用。
世界文化遺產Jemaa-el-Fna德吉碼廣場,燈火亮起,代表晚市開爐。(攝於Marrakech馬拉喀什)
粗粒麵粉製成的Couscous,口感似米飯。
伴以肉類的為Tajine

第二天,我在Lea推介下到了當地最大的墓地看,由於Rabat位於海邊,冷暖空氣交替下,一片濃霧罩住整個墓群,迷幻非常。在我離開墓園,行至市中心之時,竟讓我重遇了LeaNis
二話不說,當然一起找個餐廳晚膳。由於昨晚與他們道別後,突然肚痛非常,上了四次厠所,還要有點點發燒跡象(第二天可說用上意志力完成行程,幸好,又無咩事﹗),這天也沒甚胃口。
Lea又有新見地了﹗她問我有沒有留意每天晚上七時半是全街最寂靜的時候,當然有,只因每個市民已捱了一整天餓,他們甚至用上飛奔的速度跑回家、餐廳,正式開始他們的第一餐早餐。原來摩洛哥人與突尼西亞人在齋戒月期間所吃的也非常不同,摩洛哥人的第一餐是蛋、橙汁,還有一些節日期間才有的榚點,真的像一頓早餐。突尼西亞人的第一頓餐則比較像傳統的晚餐,如有羊肉、湯、也有我最喜歡的Brik作為前菜。基本上,在齋戒月期間,他們的三餐會由晚上七時半順延至凌晨四時,約於晚上十時,他們便會吃午餐。在酷熱的天氣下,他們要忍受一整天的肌腸轆轆,直到晚上才可喝水和進食,但他們於翌日九時多仍要起床繼續工作。真的不能不為他們對宗教的熱誠而致敬。
難怪不少當地人在街上、火車上忍不住叫我分一些蒸餾水給他們解渴。
可能由於盛產橘子的關係吧﹗橙汁是當地人每天必喝的飲料
Lea極力推介的墓群,原來LP也有介紹。
Brik(右)是類似奄列(Omelette)的食物,內裡主要有蛋和香料,外面的皮煎得非常脆口,加上檸檬更為醒胃。(攝於突尼西亞)


年輕德國人的二戰觀

來到尾聲,我又怎能放棄我最喜歡的二戰話題。LeaNis都是隨意的人,對他們來說WWII並沒有甚麼忌諱。Nis認為二戰已是老掉牙的事,就用中國人的說話「都咸豐年前啦」,大家會記著戰爭的不好,但不會經常強調。最奇怪是當摩洛哥人知道他們來自德國,竟然高聲稱讚希特拉(Hitler),還做出那納粹手勢,嚇得他們二人連環糾正。我們猜想他們只不過不清楚過去的歷史,等於北非人聽見香港便會忍不住作出打功夫的姿態,又不斷'Jackie Chan'。縱使成龍在香港人眼中的形象已全面破產,但不得不承認他是香港的標記。
Lea再作補充在當今德國,仍然有少量的極右組織認為只有日耳曼民族才是最優秀,他們看不起任何族群。我問:「即使連我到那些區域也會被殺?」他們認為可能會有一些威嚇,殺人則說不上。不過,整體來說,極右的聲音很少,而且國民會覺得他們「痴線」,所以對整體社會仍沒有威脅。
LeaNis,雖然你不知道我在寫甚麼,不過我也會將我們的相遇事件send給你,感謝你們與我共晉兩餐。
滿街都是貓的摩洛哥
位於梅克尼斯(Meknes)33公里外的Moulay Idriss聖城
宛如迷宮的Fes el Bali古城區
認為自己擁有typical德國人臉孔的Lea(左)與她的男朋友Nis(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