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SS StyleSheet

Thursday 12 February 2015

Day 10:男人的浪漫─伊斯法罕紅茶館

在過往的旅程,都嘗試找不同的咖啡館high tea一番。在伊朗,茶館當道,當然要到茶館一遊!

LP的小段文字描述,茶館的天花、牆壁佈滿茶壺。沒有親眼見過,總是難以想像,就看它葫蘆裡賣甚麼藥。

好不容易,經好心叔叔叫司機送我到茶館附近,終於找到茶館正門。甫進內,呆掉了!整家茶館的裝潢充滿本土味,伊朗式健身的老照片、古老大鐘、煙盒、劍、盾、油燈、茶具佈滿一室,像博物館多於茶館。滿室觀眾則全神貫注在電視直播的伊朗足球賽事,好一個「男人嘅世界」!水煙、紅茶成為茶客的最佳良伴。

本想走至較靜的一間房好好休息,豈料即被茶客叫停,原來茶館分男女室,男客不得走進女間。女室的茶客多喝奶昔類飲品,未見他們抽水煙(伊朗朋友表示女性多在公園抽,在茶館抽比較少見。)。男性則煙駁煙,香煙、水煙不離口,下至10多歲青年,上至60多歲叔叔亦然!在突尼西亞的日子,日本友人推介我抽水煙,最終未嚐。今回經當地人熱烈推介,終大抽數回,爽!

不得不提的是茶館裡的小食,一道名為"Goshfil"的小吃,味道極像我們的蛋散,脆脆甜甜,相當不俗,為伴茶佳品。要學習本地人,請放大量冰糖進熱茶,喝光還可再添(refill)

Azadegan Teahouse
地址:off Naqsh-e Jahan Sq, Isfahan, Iran
電話:+98 311 221 1225
開放時間:7am-午夜


男人的浪漫─伊斯法罕紅茶館
整個下午茶只需RL50000(約港幣12),抵玩!水煙抽當地人的,所以未能計算!
"Goshfil"的味道與蛋散無異
年輕人邊抽水煙邊專注伊朗足球賽事
女室顧客數量甚小,欠缺水煙的關係,空氣亦清新不少。
走前問問侍應茶館開業多久,他說六年,觀其裝潢遠不像只有六年光景,可能是我聽錯吧!圖為佈滿茶壺的牆壁
街坊對我的身世甚感好奇,茶館絕對是與本地人聯誼的好地方。
舊時職業病所致,"Don't photo"也阻不了我向大家報導茶館的實況!
伊朗式健身
Azadegan Teahouse出入口
警察也來「蛇一蛇」,知道我在拍周邊環境,即用手遮臉。

Tuesday 10 February 2015

Day 10:羅特非拉清真寺 孔雀開屏

伊瑪目何梅尼廣場(Naqsh-e Jahan Imam Square)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相信與廣場上位於東南西的三大建築不無關係。三者中,尤以東面的羅特非拉清真寺(Sheikh Lotfollah Mosque)最令小弟驚嘆!

薩非王朝時期,伊瑪目─羅特非拉備受尊崇,應阿拔斯之邀掌管伊瑪目清真寺與神學院,建了15(1603-1618)的清真寺在落成後便以羅特非拉命名。

早聞羅特非拉清真寺的黃色圓頂會隨著陽光變化而變色,但最令筆者心儀的還是進內舉目仰望的「孔雀」天花。如台灣作者林婉美所言:「陽光從花格窗射入,形成逐漸放大的集束光芒,猶如拖曳著一支尾巴,襯托著從圓頂中央向外漸大的一格格金邊藍色圓梭狀圖案,像極了一隻開屏的孔雀。」

羅特非拉清真寺絕對是一件藝術精品,論體積,它遠遜於南面的伊瑪目清真寺(Masjed-e Imam),但進內難免被四壁黃黃藍藍的彩釉磁磚和銘文書法震懾,精緻到不行。

清真寺亦名「皇后清真寺」,屬皇后專用。考其原因,大有可能因為國王與皇室人員前來祈禱時不希望拋頭露面穿過廣場,故阿拔斯一世特別建造了秘密通道,穿過廣場下方連到對面的阿里卡普宮;另外,從入口至祈禱廳須經過三個轉折,連侍衛也很難瞥見祈禱廳的動態,這樣的安排為皇后提供了極大的私密空間。

圓頂孔雀
陽光從花格窗射入
祈禱廳的壁龕位於右側,與敬拜方向偏離90度,十分罕見。
祈禱廳空間偌大,惟伊朗電視台拍攝隊伍(中)為顧拍攝,竟想遊客離場,害Linda(左一)和Davide(左二)光火,小弟亦然。
精緻的紋飾
據說羅特非拉清真寺的黃色圓頂會隨著陽光變化而變色
LP也以羅特非拉清真寺內部作封面
四壁黃黃藍藍的彩釉磁磚和銘文書法
被喻為藝術精品的羅特非拉清真寺,其圓頂百看不厭。

Thursday 5 February 2015

Day 10:阿里卡普宮音樂廳 震懾於酒器與樂器之間

位於伊瑪目何梅尼廣場(Naqsh-e Jahan Imam Square)西面的阿里卡普宮(Ali Qapu Palace),是一棟高48公尺的七層建築。Ali Qapu是「皇家大門」的意思,故阿里卡普宮本是廣場進入皇宮的入口。

1597年,阿拔斯大帝首度在阿里卡普宮慶祝伊朗新年,平日則用來接待外國使節。

整個宮殿最深得我心是六樓的音樂廳,這裡本是舉行國宴、欣賞音樂、舞蹈的地方,此樓層由阿拔斯大帝曾孫─阿拔斯二世完成,成為17世紀伊朗最高的建築。據《走入大絲路波斯段伊朗》一書所載「主空間四周圍著樂師用的小室,最特別的是雙層的天花板與壁面裝飾,第二層的灰泥/石膏薄壁上滿是各種酒器與樂器的鏤空圖案……」一向喜歡超級精緻、繁複的建築風,音樂廳四周佈滿瓶瓶罐罐的圖案,井然有序,參觀時感動到不得了。

這裡還採用雙層鏤空設計,除豐富視角效果,更可減少回音,曾有建築評論家形容音樂廳為「把詩轉譯成建築空間」。

令人驚嘆不已的壁面裝飾
天花板佈滿樂器鏤空圖案
參觀時遊人如鯽,當地電視台則在製作有關「世界文化遺產」的節目。
夕陽下的阿里卡普宮(Ali Qapu Palace)
覲見廳外牆壁畫
孩童在盛夏時愛走進廣場內的水池戲水
石膏薄壁上滿是各種酒器與樂器的鏤空圖案
據說獨特的雙層鏤空設計能夠減少回音,改善音樂廳的聽覺品質。

Wednesday 4 February 2015

Day 9:米蘭友人妙評中國黑手黨

在伊斯法罕的星期五清真寺(Masjed-e Jameh),遇到兩位來自意大利米蘭的朋友。可能他們的性格比較熱情,知道筆者曾兩次前赴意大利後,非常開心,並主動留下聯絡方法。也許是有緣的關係,我們分別在不同景點相遇,更共晉晚膳。萬萬猜不到,他們說起中國人在意大利的景況。

男友人名叫Davide,女友人名為Linda,由於Davide在米蘭的職業為儲物櫃警察(他謂意大利警察有兩種,一種為警察,一種為儲物櫃警察(Locker Police),不過本人並不太明白兩者的分別。),他需不時在市內巡邏,當巡到唐人街,事情便變得有趣。由於黑工的關係,當Davide與他的拍檔走至聘請華人黑工工作的地方,工人變得異常寂靜,埋手工作。Davide猜也許他們擔心簽證的問題,如逾期居留會令他們遣返回中國,更有可能的是,部分工人可能沒有任何簽證在身,所以不敢發出任何聲響。Linda補充很多意大利人對中國人在他們國家的生活模式甚不滿,覺得他們的生活圈子只剩下唐人街,亦不遵守當地法律,如逃稅、在五天工作制的法律下,所有店舖於周六日仍打開大門做生意(這點筆者在歐洲其他國家也親身見證過不少,很多華人商店於周日在西班牙照常營業。),中餐館的食物永遠比其他餐廳便宜,有「頂爛市」之嫌。由於華人的「無法無天」,意大利傳媒戲稱不守法的華人為「中國黑手黨」(China Mafia)

聽到這些轉述,身為一名華人,真的頗為尷尬、難堪。DavideLinda視我為好朋友,亦大致明白香港與內地在體制上的差異,但他們仍忍不住訴說對當地中國人的不滿。Linda甚至說她在意大利活了31年,從來不會到中餐館吃飯,因為餐廳內賣的魚不知從哪入口,她謂意大利本土從來沒有這類魚供應。

也許,Linda有點偏激。然而,值得探討的是,為甚麼中國人在外的形象如此低落,連我這個華人也被內地人弄得傷痕累累(讀者可參考《最差的時光─敦煌無禮體驗》《蘭州火車票事件─另類插隊法》《渡玉門關之坐地起價())。雖謂各國非常重視與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,但中國在國際上其實不可能窮得只剩下交易,國民質素也是重要的一環。

內地人經常被人詬病為財大氣粗,有時不無道理,「土豪」、「大媽」在海外瘋狂掃樓、掃金、名牌產品(當然可能代表國內政局不穩,有錢人皆需尋求新出路),除了商戶表示歡迎外,民間受惠的可能不多,更甚的是當地商戶為吸引更多有錢內地客消費,懶理當地居民需要,以致商店售賣的貨物大同小異,破壞社區風貌(香港已是表表者)。在海外工作的華人又是否可以一句華人勤力為理由,漠視當地法律,星期日照常營業?用個誇張的比喻,這樣跟15世紀西班牙艦隊開發美洲時不無兩樣,只懂照顧自身利益,罔顧原住民/本地人反應,進行經濟殖民。因此,在發展的同時,不惹人生厭,嘗試融入本土社會,了解當地文化也非常重要。


Davide(左)和Linda(右)在星期五清真寺南伊旺(波斯式方形門廳)前留倩影,南伊旺最大特色是兩旁各豎立一塵高塔。
鬼馬的Davide連清真寺內的地毯都可成為他打發時間的玩物
記性超好的Davide竟然記得此轉角位為我們首次遇見的地方
在梵克大教堂(Vank Cathedral)淺嚐當地小食
教堂內五彩繽紛的宗教壁畫爆靚!教堂在伊朗甚稀有,伊朗的基督徒大多屬於亞美尼亞使徒教會。
二人偶爾也有靜態的一面
Linda(左二)表示當地婦女在邀請她合照時,多順勢觸摸她的臀部,是日又面對同一情況,莫名其妙!

Tuesday 3 February 2015

Day 8:JUST SAY YES!伊斯法罕野餐記

伊斯法罕素有「半邊世界」的美譽,甫到達伊瑪目何梅尼廣場(Naqsh-e Jahan Imam Square),呆掉了。黃昏的光線打在羅特非拉清真寺(Sheikh Lotfollah Mosque)屋頂上,一片橙黃色直入眼簾,異常地美。

聞名中外的伊斯法罕,一宿難求的情況甚為常見。起初,還以為此地居民見慣見熟遊客,不甚熱情。原來,一切皆是誤會,在伊瑪目何梅尼廣場,遊客輕易成為眾人焦點。

在伊斯法罕的首晚,參觀過伊瑪目清真寺(Masjed-e Imam)內的禮拜,饑腸轆轆,又到晚飯時間。這時,一位女學生向前走近,表示希望找旅客交談,練練英語。小弟母語也不是英語,內心也真怕誤人子弟。不過,性格喜對外交流,就交流一下吧!他們兩兄妹跟我談了一回,我向他們表示甚肚餓,並問他們附近有甚麼好餐廳。

哥哥隨即邀請我跟他們一家聚餐,內心非常欣喜,學LP所言,當地人邀請你回家用膳時,JUST SAY YES!原來一場誤會,兩兄妹誠邀我跟他們一家在廣場野餐!太意想不到,首晚已如此精彩。

哥哥Hamed28歲,在IT公司工作;妹妹15歲,於中學就讀。另外三位兄弟有要事,今晚沒有出現,連爸媽在內,一家七口。爸爸媽媽熱情非常,把帶來的食物先讓我吃,心裡確實感到不好意思,一家四口的食物分了給我此等閒人,主菜、茶水、水果一一俱備。在旅程的第八天,終於嚐到住家菜。

精彩在後頭,本人一直希望夜遊33孔橋(Si-O-Seh Bridge)、哈糾橋(Khaju Bridge)Hamed表示可駕電單車與我遊車河,旅遊的奇妙在於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發生何事,一向貪新鮮、愛玩的我當然舉腳贊成!

是夜,Hamed十分疲倦,為應酬我此過客,也拖著疲憊的身軀帶我參觀三條橋,沿途甚多人向我投以好奇的目光,並大說笑話(有味笑話?Hamed說街坊只是說笑,並把我拖走。)Hamed盡力介紹橋邊的特色,再送我回旅館。Hamed的恩情,我一定會好好記住!


伊斯法罕市民熱情好客,剛踏進伊瑪目何梅尼廣場,這家庭已請我喝茶。
羅特非拉清真寺的圓頂會隨著陽光變化映出不同顏色
Hamed(左二)、妹妹(右一)、爸爸(右二)、媽媽(右三)一家野餐,是日飯後果為哈密瓜。
媽媽炮製的晚飯,小碟的豆類食材味道超棒。
Hamed駕上電單車與我夜遊伊斯法罕
33孔橋下乾涸的河面長滿青草
在橋下交流、聚會是伊斯法罕市民的日常活動。
在仲夏夜漫步於33孔橋下為樂事一樁
伊瑪目何梅尼廣場遇見超萌小孩